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 站群 今天是:

攀枝花市商务局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 > 规划计划

攀枝花市商务和粮食局2011年工作要点

发布时间:2011-03-29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 0

2011年是“十二五”发展开局之年,做好2011年的商务粮食工作,对于“十二五”发展开好头、起好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全市商务粮食系统必须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及全省商务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,俯下身子抓落实,务求实效抓发展,奋力推进攀枝花商务粮食工作再上台阶。

2011年总体工作思路

2011年,全市商务粮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全省商务、粮食工作会议精神,紧紧围绕“四个倾力打造”的战略重点,按照“抢抓机遇,加快发展”的工作基调,高点起步、爬坡上行;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以企业为载体、项目为推手、服务为平台,加强对外贸易,扩大外资利用,强化外经合作;大力推动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,积极发展服务业,构建现代流通体系;加强市场监管,规范市场流通秩序;加强粮食产销衔接,完善宏观调控手段,确保粮食安全,努力实现全市商务粮食工作“十二五”发展开门红。

2011年具体目标任务

确保实现进出口总额2.31亿美元(其中:出口2.28亿美元,进口0.03亿美元),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2.33亿美元(其中:出口2.28亿美元,进口0.05亿美元);确保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.5亿美元,合同外资达到0.7亿美元,增加外贸获权企业25家,增加进出口企业9家,增加出口企业5家,增加引进企业1家,培育地方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3-4家;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1000万美元;引进总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个,引进加工贸易项目1个,引进服务业项目1个;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2.6亿元,增长16%,力争达到166亿元,增长18%以上;开展酒类专项执法检查,全年不低于6次;完成家电下乡销售8500万元、摩托车下乡销售4000万元、家电以旧换新销售5000万元;建成市级示范社区10个、省级示范社区2个、国家级示范社区3个;建成电子商务平台1个;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增长20%,住宿、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%,全市连锁率达到15%;完成《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》修编工作,建成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配送中心1个,完成商务流通项目储备25个、包装11个、申报8个;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850万元;完成粮食收购3万吨,粮食销售9万吨;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盈利25万元;储备粮油数量真实,“四无粮油”比例不低于95%;全面完成粮库还建、铁路专用线、中央投资补助资金项目建设,推进综合批发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。

2011年工作保障措施

一、加快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

按照全市“十二五”商贸流通发展要求,以建设川滇交界、攀西区域内商贸中心为目标,加快构建运转高效、功能完备、布局合理、城乡同步、工贸并举的现代商贸业新体系,进一步优化区域内商业网点布局,建立起主力商圈——特色街区——社区商业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商贸流通网点体系。启动《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》修编工作,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对我市商贸流通的总体规划,邀请熟悉攀枝花市情、熟知攀枝花发展规划的专家,组成专家智囊团,立足攀枝花实际,修改完善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,做到布局合理,重点突出;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引领我市省际商贸中心、川滇交界商贸中心、区域中心城市和二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,指导“十二五”商业网点建设布局;推动城市新区、炳草岗片区、大渡口片区、五十四片区、四十九片区和清香坪片区等综合商贸中心建设,统筹城乡发展,均衡商业网点布局,满足不同层次、不同地域的各种消费需求。

二、强力推进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

2011年是全省商务项目主题年,全市商务粮食工作要力争在重大产业化项目、服务业项目、外企增资项目、对外投资项目的储备推介、要素保障、政策导向、考核机制上有所突破;围绕“构建大市场、搞活大流通”的思路,大力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,以商贸流通业、社区服务业、现代物流业为重点,发展民生性、生产性服务业,推进高端时尚商务区建设,提升中心城区吸引力;加大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力度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以炳三区和攀枝花新区建设为契机,合理定位炳草岗、大渡口—五十四、密地—瓜子坪、东风—弄弄坪、干坝塘等片区综合功能;以金瓯购物中心、曼哈顿商贸中心等项目为载体,引进名品名店,加快打造新商圈;推动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建设,优化华山工业园、流沙坡产业布局,为把我市打造成为省际商贸中心创造条件。

(一)强化城市商贸流通项目建设。以电子商务、餐饮服务、第三方物流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、家政服务网络为重点,加强商贸流通项目建设;积极推进社区“双进”工程,整合家政服务资源,形成较为健全的家政服务体系;加强项目库建设,按照“储备一批、包装一批、申报一批、建设一批”工作思路和“企业申报、行政会审”的办法,完成今年商务流通项目储备、包装和申报;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,确保今年向上争取资金实绩大幅提升;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,支持第三方物流业发展;启动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,加大农产品市场新建和改造力度。

(二)推进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。继续深入实施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,支持、引导连锁企业到社区、农村建立商贸营销网络,抓好家电和摩托车下乡、家电以旧换新工作;加强“农超对接”长效机制建设,建立农超对接资源库;加快“双百市场工程”项目升级改造,推动农村商贸流通发展。

三、着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需求

(一)创新消费方式,增强消费吸引力。大力发展网络消费,积极运用连锁经营、物流配送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,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;打造品牌节会,扩大“节庆”消费,组织开展促销活动,拉动需求,刺激消费;推动个性消费,培育消费热点,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。

(二)改善消费环境,挖掘消费潜力。努力做好消费市场结构和市场潜力分析工作,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,完善服务网络,积极培育品牌商圈特色优势,搭建既面向高端消费群体、又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的消费平台,释放大众购买力;适时调整下乡产品结构,促进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,开拓农村消费市场,增大社会消费总量。

四、加强市场运行监管,努力构建放心市场

(一)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。以生猪屠宰、酒类销售监管为重点,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,加大行政处罚力度;调整生猪屠宰行业布局,深入实施“放心酒、放心肉、放心粮油”工程,规范A类屠宰场的经营行为,完成乡镇屠宰点B类换证工作;按标准、按规定重新审核发放“放心酒示范经营店”,今年要公开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酒;加强粮油质量监管,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,有效规范市场流通秩序。

(二)强化市场运行监测监管。进一步完善商务粮食市场运行监测体系,建立市场预测、预警机制,定期发布主要生活必需品、生产资料市场信息,增强预见性;完善商品供应保障机制,加强对重要生活品的市场监测和预警工作,保障市场供应平稳有序;加强市场监管平台建设,开通12312举报电话,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。

五、加快发展对外贸易,扩大外贸出口规模

(一)发挥优势、突出重点。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,有效利用国际、国内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,拓展国际市场空间,重点发展与东盟地区的全面经贸合作,将我市打造成四川南向发展的桥头堡,有效扩大对外贸易规模。

(二)加强政策研究,培育壮大出口队伍。积极引导和推动我市企业走出去研究、落实对外贸易政策;建立外贸队伍培训机制,与有关部门配合,牵头做好外贸人员在法律法规、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,提高外贸人员的综合素质;协调、服务外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出口业务,加强跟踪服务力度;积极培育地方出口企业、新增获权企业、地方出口上千万美元企业和专业外贸企业。

(三)调整外贸产品结构,搭建银企合作平台。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,提高产品科技含量;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变化,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,力争2011年实现农产品出口实绩;搭建银企合作平台,帮助企业多渠道多形式融资,推动我市企业参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。

六、着力扩大利用外资,有效增加外资总量

(一)加强产业承接,服务项目建设。积极推进国际国内产业跨梯度转移承接,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,加强与市内龙头企业的沟通协调;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,建立重点外资跟踪促进项目库;加快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载体建设,提前介入重点外资项目审批;加大在谈外资项目促进力度,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,推介招商项目,实现项目对接

(二)构建外资利用平台,创新外资利用方式。优化外商投资环境,发挥特色园区优势,促进钒钛产业、服务业和加工贸易类项目的引进,实现产业集约发展,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、优势产业规模化;进一步完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手段,促进外企增资扩股,增加利用外资总量。

七、努力推动外经合作,提高对外合作水平

(一)推动企业境外投资。加强与东盟等重点地区的技术合作交流,支持优势企业参与跨国并购,增强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能力、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,提升外经企业在国际大市场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地位;健全对外投资核准和备案制,推进对外劳务管理体制改革。

(二)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。继续推进外派劳务机电专业培训基地建设,充分发挥外派劳务基地的影响力;健全境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,关注重点外经企业的外派劳务动态,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;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、经营业绩好、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获得外经权。

八、加强宏观调控,确保粮食安全

(一)完善调控手段,确保市场粮食供需基本平衡。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宏观政策,切实抓好粮食购销,加强粮食产销衔接,积极发展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协作关系,保障我市粮食需求的市外粮源;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,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制度,完善收购方式,规范粮食市场秩序,保障政策性粮油的有效供给和市场粮油需求;有效掌握社会粮食供需状况,科学设置市场粮情监测点,对我市粮食安全形势作出科学判断;进一步健全粮食预警和应急机制,加强应急能力建设,修改、完善《攀枝花市粮食应急预案》,确定应急粮源、加工和供应网点,建立有效的应急供应保障机制。

(二)加强储备粮油监管,夯实调控基础。加强储备粮油管理,确保“数量真实、质量可靠”,确保应急时刻“调得动、用得上”;建立区(县)级储备粮油实物,扩大地方储备粮总体规模,逐步建立起“数量充足、品种合理、布局科学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、原粮与成品粮互为补充”的储备粮体系,发挥储备粮在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。

    九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流通基础

(一)加快推进粮食物流项目建设。加快推进、全面完成攀枝花国家粮食储备库还建、铁路专用线等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建设,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。

(二)加强仓储设施维修改造,提高科学储粮水平。完成“十二五”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规划,合理布局覆盖全市的粮食仓储设施;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,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和现代储粮技术使用率,改善粮食储藏条件,满足粮食安全储藏需求;强化粮食批发集散能力和加工能力建设。

十、严格目标管理,实现粮食经济突破性发展

(一)以企业为载体,强化行政管理服务意识。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、争取项目、争取资金,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,实现行政管理、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,全面提升服务基层、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。

(二)转变发展思路,捕捉发展机遇。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,促进企业管理机制、经营机制转变;充分利用粮食仓储设施和商贸流通网点等资源优势,将商务、粮食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,增强企业盈利能力;引导企业强化市场意识,提高储备粮油轮换效益;盘活国有资产,实现资产经营附加值的有效提升,确保国有粮食企业全面盈利。

十一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,增强廉洁从政意识

(一)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“一岗双责”责任制。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,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,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,确保依法行政、阳光操作、规范管理、安全运行,形成风清气正干事业的良好氛围。

(二)强化行政效能建设。加快推进职能转变,以作风转变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;积极推进政务公开,提高商务粮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;认真执行“两集中、两到位”的行政审批制度,严格落实“三项制度”,促进商务粮食审批服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、更加高效便民。

(三)切实改进工作作风。加强政风行风建设,推进 “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廉洁型、创新型、高效型”机关建设;着力解决懒散拖沓、推诿扯皮等问题;加强调查研究,加快推进商务粮食发展的理论创新、思路创新、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。

(四)加强人才队伍建设。以推进“人才强商、人才兴粮”工程为载体,以建设“和谐商务”、“平安粮食”为目标,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保障和业务能力,主动适应新形势,增强新本领,破解新难题;加快建立一支懂市场经济、会策划项目、善执法管理的干部队伍,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一流、管理一流、服务一流、业绩一流的商务粮食队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