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 站群 今天是:

攀枝花市商务局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政务公开 > 统计数据

攀枝花市2020年1-9月消费品市场综合分析

来源:swlsj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0-11-04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 0

  1-9月,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.27亿元,同比下降5.1%,降幅较1-8月收窄1.0个百分点,增速排名全省第9位,比上月提升1位。

  9月份,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.2亿元,同比增长2%,增速比8月份加快4.3个百分点,增速创年内新高。

  一、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特点

  (一)餐饮业零售额加速增长。随着外出就餐人数增加,全市餐饮企业客流明显增多。我市推出的线上线下美食重大优惠活动,打造的万达夜市、中环天地夜市等特色“深夜食堂”成为拉动餐饮消费增长的新引擎,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加速增长。9月份,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增速实现8.1%,较8月份加快7.8个百分点。

  (二)汽车市场消费潜力继续释放。依托“惠民购车节”的全面启动,市汽车流通商会、市重点汽车销售企业的积极参与,线上、线下推出的汽车各类优惠促销活动,拉动全市汽车消费潜力继续释放。1-9月,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8.02亿元,同比下降1.8%,降幅较1-8月收窄1.6个百分点。9月,实现零售额2.59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

  (三)按行业分,我市住宿业、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.77亿元、20.04亿元,分别下降13.4%、12.2%,分别较1-8月收窄2.8、2.2个百分点。零售业零售额为111.11亿元,占社消零总量68.47%,增速下降3.2%,较1-7月收窄0.7个百分点。

  (四)按销售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7.50亿元,下降5.3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.77亿元,下降4.1%。

  (五)按消费形态分,餐饮收入21.61亿元,同比下降12.4%;商品零售140.66亿元,下降3.9%。从热点商品看,粮油、食品、饮料、烟酒类增长24.1%,日用品类增长21%,中西药品类增长8.1%,体育、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8.2%。

  二、各县(区)情况

  1-9月,东区、仁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,分别超全市增速0.9个和0.4个百分点;西区、米易县、盐边县分别低于全市增速0.6个、1.9个和2.5个百分点。相比1-8月,各县(区)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有所回升.(详见表1)

  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  (一)限额以上单位“入不敷出”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部分限额以上商贸企业,因规模小,市场竞争弱、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破产、停(歇)业或注销,不得不退出商贸限额以上企业库。截至9月底,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退库11家(批发5家、零售2家、住宿1家、餐饮3家);而入库方面,达标企业偏少,企业出于商业秘密和信息、增加工作量等方面原因考虑,入库意愿低,全市目前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仅2家(批发业),限额以上单位“出”“入”差异较大。难以形成新的增长点,“库源”紧张,后劲不足。

  (二)可选消费品增速缓慢。受疫情影响,市场消费模式发生改变,线上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线下实体店面经营情况。同时,攀枝花冬季康养也受到疫情冲击,成都等地具有消费实力旅游群体减少,直接影响我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、金银珠宝类、化妆品类等可选消费品零售额提速分别下降32%、22.4%、16.7%。

  (三)“个转企”问题。由于企业相比个体存在多缴税收、成本增加、风险(商业、环保、安全)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,“个转企”工作推动难度较大,甚至出现企业转个体的现象。限下样本单位统计基础较薄弱,调查对象存在顾虑,责任感不强,数据填报时有敷衍状态。

  四、下一步重点工作

  (一)提高数据填报质量。特别关注“两桶油”等大宗商品消费关键领域的指标情况,尽量避免指标数据大幅波动的情况。同时,加强限下样本库企业的摸底,提高限下样本数据的填报质量,确保社消零指标增速稳步提升。

  (二)抓好限上企业培育。重点关注前期持续跟踪监测,对经营情况、发展潜力较好的即将达标单位,全面做好升限入统准备。特别是限上单位占比偏低县区,积极挖掘限上企业潜力,进一步提高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重,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。

  (三)贯彻出台扶持政策。继续指导各县(区)及时摸排全市范围内参与此次疫情防疫保供工作的商贸流通企业,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(单位)申报租金补贴、电费、物流费、稳岗补贴、贷款贴息等补贴政策,按程序推进相关工作;研究出台扶持品牌连锁店、限下入库企业等流通领域企业资金扶持政策。

  (四)刺激消费新活力。继续推进“川货全国行”“天府里·悦生活”等一系列全省同步促消费活动,各县(区)要结合区域特点,在四季度及春节前后,继续以步行街、地摊经济、夜间经济、小店经济为抓手,挖掘消费潜力,促进经济内循环。